之前一点时间手绘了iPod video机身卡扣的样子,但最近发现那张图有些地方不太准确,且最近正计划给家里的几台iPod改ssd时因为没有查到合适的尺寸图而深感不便。于是乎今天把机子拆开来测量尺寸然后留置作改造。下次它被装回去时,也许用的就是ssd了吧…
硬盘长度。几乎所有全尺寸iPod都使用东芝生产的1.5寸微型硬盘。 硬盘宽度。 硬盘厚度。要注意的是这个厚度随着机身代数不同是会改变的!
一般来说,同代机容量越大越厚,不同代机越老越厚。
(特例:iPod(4th gen) 和 iPod photo;iPod classic各代等)外壳厚度。 前面板厚度。
将外壳和前面板厚度加在一起就是总共的可用厚度空间。可见还是略显拮据的主板和金属框架宽度。 屏幕高度。显示屏在取下前面板时便没了固定,要小心操作。 硬盘装在金属框里的样子。 用于连接主板的硬盘线。
绝大多数iPod的数据接口是“ce”口(包括此例),可以和cf卡无缝转接。
注意:由于接口的标准供电电压是3.3v,所以在利用ngff/msata–》ce的转接板时
要对电子元件进行修改。电池的宽度。
“厚”版外壳在改好固态后应该就不用拘泥于这么一小点空间
而可以整一个接近2000mAh的超大电芯了,咨询js以获得更多信息(手动滑稽)卡扣,让无数拆解者胆寒的卡扣( 前面板和金属框上的卡扣。
要注意的是,前图那些单端翘出来的铁皮是用于卡住白色卡扣的
“U”铁皮是轻轻固定金属框上的东西。
对症下药,方能事半功倍(滑稽)另一张展示前面板卡扣的图,可见其具体宽度和相对位置。
(注:另一侧的卡扣布局是一样的,机顶的卡扣可以在图中看到,而机底的两个卡扣分别在尾插的两侧)
看完这些图后,相信你已经找出了iPod拆机的唯一一条规律:
· 大 力 出 奇 迹
因为根本弄不坏东西啊,最多换个前面板(笑)